蛐蛐宠物什么样?
夏天的时候,经常会听到从墙上或者院子里传来“蛐蛐蛐蛐”的声音,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突然很想知道这种小小的动物到底长什么样,于是就上网查了一查。不料,却让我对这种小昆虫恨之入骨!
别看“蛐蛐”样子小,可是味道却不大好:它的捕食方式很特别,是刺吸式口器,也就是用口腔上的锯齿似的东西刺破植物的表皮,从里面吮吸血汁。它常常在夜间活动,吃各种各样植物的茎、叶、花和果实,既喜食棉花、土豆等,又食红豆、绿豆、豌豆、玉米、大麦等农作物,也侵害花生、油菜等食物。棉花地里的“蛐蛐”,更馋食棉花叶子,到了秋天就吃棉花。它还能传播花粉,对人类有毒有害。
怪不得觉得这声音那么熟悉,每天晚上都要躺在床上听一会儿“蛐蛐”的声音才安心入睡,没想到晚上听着听着就睡过去了,第二天起床的时候还发现嘴里咬着一只“蛐蛐”。想问问同学,结果发现他们从小到大都是恨之入骨——小时候被“蛐蛐”咬,长大了被“蛐蛐”吵。
我们院里的一棵枣树上住了不少“蛐蛐”,尤其一到夏天,那感觉跟蝉鸣一样,吵得很,只是它们的声音听起来细碎一些。为了写这篇东西,特意在网上找了一些“蛐蛐”的图片,结果却把我给吓着了!没想到小小的身体里竟然长着那么大的牙!
“蛐蛐”的身体细长,约有3-6厘米,而它的牙齿却长达4毫米。特别是它的前足胫节很发达,上缘有6-7个齿,底部还有一个齿。据说这个胫节是用来挖土的,它的前足特别像人的手,有三个指头,其中两个指头较粗长,关节部位有发达的肌肉。还有一个较细的小指,长在中间。
人如果不小心被“蛐蛐”咬到,伤口会非常疼的,它们的唾液中带有很多毒素,能促使伤口局部发生炎症、红肿,甚至坏死。尤其是“蛐蛐”还吸收土壤中的霉菌,所以它的伤口还会发烂。所以,小时候听见孩子们的哭声,问他们怎么了,他们总是回答:“蛐蛐”给我咬了!
“蛐蛐”的本领还不止这些呢,它们还是优秀的歌唱家,唱出来曲子很活泼,很悦耳,虽然每个人听的曲子不一样,调子也不一样,但都是很好听的。特别是“蛐蛐”在半夜的时候,往往唱得特别欢快,就像在开演唱会一样,所以夜里不听音乐的,喜欢听“蛐蛐”唱歌的人们,一定很寂寞很孤单。